上凡村打造鄉村旅游景區。
江西日報10月25日(C1版)報道:10月24日,正逢周日。藍天白云下,廣昌縣長橋鄉上凡村香花灣景區迎來不少游客。記者看到,作為結合森林鄉村、鄉村旅游的退耕還林工程,昔日臟亂差的上凡村,經過精心打造,如今不僅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,更借助綠色生態環境吸引眾多游客,讓村民得到實惠。
上凡村附近有一塊荒灘地,零星長了一些樹木,上世紀80年代,該村通過墾荒,種植了芝麻、油菜等農作物。然而,由于該地塊靠近河邊,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較差,汛期常遭洪水沖擊,一直廣種薄收。
近年來,在縣林業部門的扶持下,上凡村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,在這塊荒灘地上種了苦楝樹等樹種,通過驗收達到退耕還林相關標準,并已成林。
“種樹能當飯吃嗎?”“不種地,以后生活怎么過?”退耕還林之初,很多村民并不理解村里的做法。
上凡村黨支部書記劉冬貴介紹,2017年,村里以秀美鄉村建設為契機,通過升級改造,將其中50余畝林地發展成集生態農業、娛樂文化為一體的休閑觀光地,打造以鄉愁為基調、以花海親子游為主題、房車宿營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,修建了停車場、游樂場、極限滑草、叢林穿越、啤酒屋等旅游項目和設施。景區年接待游客逾10萬人次,成為當地旅游打卡網紅景點。
“民生與產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。退耕后,還以林業和農旅業態,帶來的不僅是綠水青山,更是金山銀山。”劉冬貴說,依托人文自然和地理優勢,讓退耕還林“退得下、還得上、保得住、能成林、出效益”。2019年,上凡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,成為全省森林鄉村示范點。
村莊古樸幽靜,兩邊是田園風光帶,農家莊園散布其間,構成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。游客徜徉其中,心曠神怡。
劉冬貴告訴記者,上凡村還把退耕還林與美麗鄉村建設、農村污水治理結合起來,實行一體化推進。如今,各村小組全部修通水泥路,還修建了污水處理池,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。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,生態環境質量大大提升,人居環境也有了很大改變。香花灣景區建成后,村里配備了4名環衛工人,專門管護全村環境衛生。
“退耕前,這里全是荒灘荒坡,農作物收成很差,現在吃喝不愁。”村民曾平仁在村里開了一家農家樂,僅此一項年收入就有8萬元。他說,退耕還林讓村民的居住環境美了,來旅游度假的客人多了,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。
劉冬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通過退耕還林,農戶每年可享受每畝105元的政策補貼,以及生態林每年每畝20元的林地補貼。2011年至2018年,全村退耕農戶獲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兌現上補助金14.4萬元,管護費用2.7萬元,村里退耕農戶平均獲補助7211元,人均獲得補助1802元。
如今,依托退耕還林工程,上凡村種植了茶樹菇200余萬棵,烤煙200余畝,黃花梨1000畝。村民腰包鼓起來了,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。曾國慶是上凡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村里安排他在林區擔任護林員,妻子在景區從事保潔工作,夫婦倆收入穩定,還搞起了養殖業,全家順利脫貧后正向著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目標邁進。
本報記者 徐黎明 文/圖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
主辦單位:江西省林業科技培訓中心 運營:江西林科網
京ICP備05067984號-13
基于E-file技術構建